近日,海南大学文化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方向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又一研究成果《南海更路簿数字人文研究论稿》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收录了海南大学图书馆、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等学者关于南海更路簿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文稿17篇,这是该团队继《南海更路簿数字化诠释》之后的又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著作。
数字人文,又称人文计算,它是近年来新兴的将自然科学方法与工具,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数字人文高度契合当前“新文科”教育与研究的创新需求。近十年来,国内众多985高校相继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近日,浙江大学文学院(筹)数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李文化教授牵头负责的海南大学数字人文团队,有来自计算机、图书情报、人文历史、地理信息、海洋文化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
据了解,近几年来,该团队从数字人文视角紧紧围绕南海更路簿开展综合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重大项目子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相关成果获海南省政府出版物一等奖、省社科成果三等奖、市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图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相关呈阅件获省委常委批示。团队成员多次受邀参加地理信息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数字人文年会、海洋广东学术年会等并做学术交流。
该团队在首次发现更路簿中的“苏州码子(〡/一 〢/二 〣/三 〤 〥 〦 〧 〨 〩)”后,又相继在晚清及民国时期的海南民间碑刻、记账簿、家谱甚至护照,以及1949年前后的侨批中,均发现了这种逐渐失传的神秘符号,相关媒体也进行了多次报道(海南周刊:http://hndaily.cn/api_hn/res/html/2020/11/06/cid_92_215464.html)。
另外,李文化等发现百年更路簿《癸亥年更流部》记录的海南渔民东南亚航线与郑和下西洋航线高度重合,完成的论稿《<癸亥年更流部>东南亚更路航线与地名的数字人文辨析》已被国内图书情报学顶刊《中国图书馆学报》(IF=7.34)录用,专家审读意见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创新性”,这是该团队继2021年在《地理研究》(IF=7.47)发表更路簿研究成果后的又一力作。论文的核心计算模型为岛礁之间的航向计算和航程计算,式中α指地球半径,(θ1,φ1)是起点坐标,(θ2,φ2)是讫点坐标,Δθ=θ2-θ1,ΔD=。
《癸亥年更流部》东南亚航线示意图